欢迎进入金属资讯网
  • 沪锡短期供给过剩是现实

   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/11/29




    有色今年整体波动不大,有色及贵金属8个品种中,有5个年内在以年初价格为中枢,上下10%的区间内震荡波动。黄金、锌、镍波动大于其它品种,其中,黄金年内震荡上行,锌上半年震荡下跌后下半年收窄跌幅,镍全年大幅下行。8个品种11月20日收盘价较年初价格涨幅,由高到低分别是黄金(13.81%)、白银(8.77%)、铅(7.37%)、铝(3.78%)、铜(3.24%)、锡(-0.12%)、锌(-8.74%)、镍(-41.02%)。

      就沪锡而言,全年均在以年初价格209060元/吨为中心,上下10%的区间内波动,供给扰动、宏观方面的促销费政策虽多,但始终没有足够驱动趋势性行情的动力。从事后来看,如果要从基本面中找出锡价上有压力,下有支撑的逻辑是什么,或者说是什么制约了锡没有走出趋势性的行情,我们认为可能合理的解释是:锡的核心消费—半导体产业链疲弱拖累了总体消费,致使供给偏过剩,尤其是上半年,全年库存大幅增加;但另一方面,锡原料供给不充裕,扰动频繁,锡矿加工费处于近年来低点,再生锡原料亦偏紧张。

      在9月进口暴跌后,10月进口锡矿量如期恢复,根据海关数据,10月进口锡矿量为25298吨,同比增加124.16%,1-10月累计进口204519吨,累计同比增加4.47%。因缅甸佤邦停止锡矿采选到允许选矿恢复及生产准备到位,这个时间段内生产完全停止,因此9月进口量暴跌,国庆后佤邦选矿厂开始正常生产,虽然采矿仍未恢复,但存量原矿仍可以被加工后进口自国内,因此10月进口量重新恢复,不过正如我们之前所预期的,进口量级不及正常月份。总的进口量级未受影响,主要是10月进口自马来西亚的锡矿量大幅增加所致。

      往后看,整个供应端核心的点在于佤邦的选矿厂到底要停多久。锡矿加工费已下行至近三年低位,11月有两次小幅的下调。加工费偏低一方面反映的是冶炼产能与原料供应之间的缺口,另一方面预期因素也在发挥作用。佤邦采矿恢复时间不确定,虽然目前还没有对国内造成影响,但随着存量原矿被消耗,影响将逐渐凸显,因此基于这样的预期,国内矿山和下游炼厂有理由为明年主动累一些库,即对原料的供应减少而需求增加,进而压低加工费。

      加工费虽低,但国内今年精炼锡产量整体是较为平稳的。1-10月累计产出精炼锡15.36万吨,累计同比增加15.8%,同比增量主要是由6-7月贡献,2022年6-7月国内炼厂集中减产,致使基数极低,其它月份同比大部分时候是下跌的。

      根据海关数据,今年1-10月国内累计净进口精炼锡1.4万吨,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,进口窗口持续处于打开状态,进口锡矿和精炼锡均较为有利,海外库存很高,锡由外向内转移的驱动较强。

      锡的传统需求大致分布为焊料(48%)、锡化工(17%)、马口铁(12%)及其它,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使得该结构有所改变,但光伏用锡量占比相较传统领域仍偏低。

      国内需求总体较海外更有韧性。国内重点企业镀锡板1-9月累计产出131.8万吨,累计同比增加6.09%,且各月产出增速均匀。锡在化工方面的主要应用是作为PVC的热稳定剂,国内1-10月PVC累计产量为202.46万吨,同比增加2.96%,其中4-6月产出同比下滑,7月后产出逐渐走高。

      真正能显著推动锡需求升高的是占比最大的焊料,焊料又主要用于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等电子领域,在这些电子产品内部半导体封装、电子元器件连接方面广泛使用。

      国内2023年半导体产量累计同比小幅增加0.9%,从4月开始结束了同比下行,下半年各单月的产量已持平2021年年,处于历史峰值水平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亦显示出周期性回暖的迹象。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今年2季度开始触底回升,韩国半导体出口金额亦是同样的趋势。

      全球锡库存仍然很高,伦锡最新库存为7765吨,处于历史最高点。国内交易所库存、社会库存分别为5841、8272吨,绝对位置也在历史同期中等偏高的位置。在库存走势上,伦锡下半年以来稳定累库,而沪锡库存走势上半年弱于历史同期,下半年持平或略强于历史同期,即沪锡库存抛去季节性趋势后的情况是,上半年累库,下半年持平或小幅去库状态。库存走势的差异是内外需求差异的反映,这种差异又进一步导致了偏高的沪伦比、较好的进口利润。

      梳理国内锡总的供需情况,2023年锡明显是过剩的,2022和2023年供给均大幅增加,但原因不同,2022年是由于进口恢复,2023年则是因为国内自身冶炼产出增加。而需求端,2022年萎缩近10%,2023年有所恢复,但增速较低,仅有2%。如果不考虑隐形库存的话,我们可以认为,2022年供增需减后,库存仅小幅增加,那么可以近似认为2022年国内锡的总供给和需求是很接近平衡的,2023年显然是过剩的,至于过剩的量级,如果从库存的角度看,过剩量为8000吨,从供需增速差的角度算,是14000吨左右。从价格走势看,2022年需求显著降低,供需接近平衡,锡价大跌,2023年需求止住跌势,小幅回暖,供给明显过剩,锡价却反弹后震荡,仅从这个角度看,价格明显对需求变化更加敏感。

      展望2024年,我们认为即使缅甸矿复产,供给也很难保持两位数的增速了,明年的需求增速将有望超过供给增速,缩小过剩量。若缅甸矿复产不及预期,例如在2024年二季度仍未复产,那么过剩量收窄会更明显。

      潜在的利空方面,有三点需要注意:

      其一是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,半导体周期虽然不像房地产,和经济周期高度相关,但锡下游中含有半导体的消费品多是“价格不菲”的耐用品,因此若全球经济增速不及预期,就会影响到半导体周期的复苏强度,进而影响锡需求的恢复强度;其二是人民币汇率,我们可以注意到,伦锡的价格目前跌到了相对更低的水平,沪锡相较伦锡,看起来似乎还在半山腰,重要的原因之一是,2022-2023年期间人民币贬值。美元升值的同时人民币贬值,在保持进口利润/亏损在合理范围的前提下,沪锡的跌幅一定是小于伦锡的。若2024年人民币持续升值,沪锡价格或有被动下降的可能;其三是成本问题,海外通胀回落,尤其是能源价格的回落,意味着矿山成品将下滑,锡价的成本支撑线下移。

      总体而言,在基准情形下,考虑到供给增速见顶,需求周期性回暖,2024年国内锡供给过剩量将收窄。尤其是需求的回暖,对锡的远月合约更为有利,在佤邦复产落地前,原料供给不稳定的预期亦将对锡价提供一定的支撑力。同时明年也会有三个潜在的对价格不利的风险点,值得持续关注。短期行情上,锡供给过剩是现实,很难从基本面上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价位,低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偏好,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上行突破至一个难以上手的高价位,因此对于远月沪锡没必要急于猜底,可以在中长期内“缓缓”从容布局。(正信期货)

      




     
        免责声明:此文仅供参考,未经核实,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,并请自行承担责任!


    返回>>

友情链接
百度 谷歌 新浪

首页  |  公司简介  |  新闻中心  |  在线留言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站点地图

版权所有©:备案号:沪ICP备05003768号-1 上海越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:021-56312521,56421597,56421229 详细地址:上海市新村路423弄1号905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