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SHMET早评】上周末LME多数品种震荡收阳,市场对美国加征铜关税的预期提升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5/6/30
SHMET6月30日讯:
铜
上交易日伦铜开盘于9885美元/吨,最高至9917美元/吨,收盘于9879美元/吨;较前交易日下跌17美元/吨,跌幅0.17%。沪铜主力合约收盘于79920元/吨,上涨180元/吨,涨幅0.23%。宏观方面,市场认为近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证词偏鸽派,另外期任期将满,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抨击美联储暂缓降息,故市场预期后者倾向于提名更鸽派者上任,受此影响美元指数维持弱态,铜价上方压力减缓。基本面看,铜精矿现货TC维持底部,安托法加斯塔与中国冶炼厂年中谈判敲定TC/RC为0美元/吨及0美分/磅,虽然此价格高于市场预期,但仍充分表现矿供应的不足。另外LME铜库存滑坡式减少,利润扩大致国内冶炼企业加快出口,国内现货供应减少社库同步回落,短期或继续支撑铜价格。技术面看,沪铜主力合约77850附近支撑较强,强势突破区间高点后预计短期偏强运行。
铝
上周五夜盘沪铝主力合约最高上探20620元/吨,收盘于20580元/吨。上交易日伦铝最高上探2598.5美元/吨,最低2570美元/吨。宏观方面,美国一季度GDP终值降幅高于预期,为近三年首现萎缩。全球关税扰动暂缓,部分美联储官员预测关税或不会导致通胀大幅回升,同时美联储仍对降息维持谨慎的鸽派态度。另外鲍威尔任期将尽,市场预期特朗普或提名更为鸽派者出任下届联储主席。美元整体走弱提振铝价。基本面看,lme铝库存维持近一年最低位,国内铝锭社会库存去库略有放缓。原料端目前氧化铝供需矛盾尚不突出,期价震荡反弹,但随后预期新产能投产以及检修后复产或导致供需比扩大,则成本支撑或有所减弱。技术面看,沪铝主力合约短期21130附近压力较为重要,压力下方维持逢高下跌看待。
铅
上交易日伦铅维持高位,报收2041.5美元/吨,较前交易日上涨3美元/吨,涨幅0.15%。沪期铅主力合约高位调整,报收17170元/吨,较上交易时段下跌25元/吨,跌幅0.15%,成交11464手,持仓52216手,日增持416手。基本面看,国内铅精矿供应偏紧,且月内原生铅炼厂有检修,叠加再生铅原料废电瓶价格坚挺且货源不宽裕,令再生铅厂开工率维持偏低水平,对铅价有一定程度支撑。月末前后前期检修产能或陆续恢复,关注环比产量。需求端看,近期部分蓄电池企业欲着手旺季前补库,传统旺季预期下,铅价或仍有上升空间。技术面看,沪铅主力合约关键支撑16750附近,17800上下存在较强压力。
锌
上交易日伦锌最高触及2782美元/吨,收盘于2778.5美元/吨,较前交易日上涨8.5美元/吨,涨幅0.31%。沪期锌主力合约延续区间上升走势,报收22460元/吨,较前交易时段上涨35元/吨,涨幅0.16%,成交64238手,持仓143583手,日增持1155手。宏观方面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国会证词偏鸽派,市场对更为鸽派的下任美联储主席有提前预期,弱态的美元指数令基本金属获得一定程度支撑。基本面看,Nexa旗下的高产能锌冶炼厂宣布罢工,令锌价受到提振。但国内供需结构依然堪忧,一方面年内新增项目陆续投产,锌精矿供应相对宽裕致加工费连续上升,近期检修减少以及前期复产,或令产量进一步提升。而消费端虽略有韧性但尚不足以令库存减少,若产量回升预期兑现且库存不减,则锌价短期继续承压。技术面看,沪锌主力合约短期压力于区间高位22920附近,支撑于21640上下。
锡
虽然受主要金属消费国中国数据疲软以及部分获利回吐的影响,但由于潜在的供应紧张和现货铜合约的溢价上涨,仍为市场带来部分支撑,上周末伦敦金属市场多数品种继续震荡收阳。LME三个月期锡盘中延续前日升势,涨幅有所收敛在0.4%附近,最后收报每吨33740美元。短线内工业利润下降对整个工业部门来说并非好兆头,但是国内密集型产业的金属需求前景可能持续向好,继续对价格走势带来支持。国内方面,夜盘沪期锡震荡下行,走势小幅调整,上方27万元一线阻碍不弱。最后收报每吨268150元,跌幅为1580元或0.59%。价格小幅波动,现货销售数量受限,继续关注实际消费面表现,及宏观消息是否继续影响价格趋势。
镍
尽管上周末最新数据显示国内表现不佳,宏观面上未能带来更多支持,但是伦敦金属市场多数品种震荡收升,基本延续前日升势不变,镍价再度上行。伦敦三个月期镍最后收报每吨15230美元,盘中涨幅有所收窄在0.1%附近。上周五数据显示,由于工厂活动放缓,中国5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。分析指出,工业利润下降对整个工业部门来说并非好兆头,但这不会直接导致金属需求下降,因为金属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前景可能持续向好。国内方面,夜盘沪期镍低开上行,继续收升。最后收报每吨121120元,涨幅为490元或0.41%。国内消费整体表现平平,宏观及情绪面因素继续影响价格趋势,价格有所反弹,总体市场交易热度依旧不高,后期消费出现进一步增长尚待观察。
返回>>